高考志愿书都有什么内容?
一份完整的高考志愿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学籍号、身份证号、电话、户籍所在地等。
2. 考试成绩情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的分数以及总分、班级排名和全校排名等。
3.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体育、艺术、科技、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评价,或通过获奖证书、担任班级干部和参加学校活动等方式展示个人综合素质。
4. 填报意向:填报志愿的具体内容,包括选择的院校、专业、学制、学费等。
5. 自我介绍:通过文字方式介绍自己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特长等,以使招生人员对申请者进行全面了解。
6. 其他附加材料:申请人有相应研究成果、赛事获奖证书、社区团体领导证明、政府部门证明、家长建议书等附加材料时,也可以一并附上。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志愿书的具体要求会根据不同省份和院校而有所不同,填报时需要仔细了解并遵循相应的规定。
高考志愿填报什么意思?
高考志愿填报是指高考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以及高考成绩,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填报志愿的过程。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水平和职业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和院校,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填报,既可以填报本科院校和专业,也可以填报专科和高职院校。
填报志愿是考生向高校申请入学的重要环节,填报的志愿决定了考生是否能够进入心仪的大学,可谓至关重要。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认真对待,仔细考察相关院校和专业的招生政策、录取标准等信息,制定合理的志愿填报方案,以此提高录取的机会。
高考志愿填报概念解析?
当高中生将要参加高考时,需要填写“志愿”,即填写自己想要报考的大学及专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考志愿填报名词解释:
1. 本科批次:指高校根据招生计划及录取规定,将招生计划分为三个批次,分别为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
2. 预科班:一般是指通过初试后能被高校录取但还需要进行一年预科学习的班级。
3. 专业限选:指在某个批次中,某些专业只能在特定的考生类别中选择,比如某个批次只能让单招生充填某些特定专业,而普通考生无法选择。
4. 服从调剂:允许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录取时间、专业选择等情况对考生所选择的志愿进行调整。
5. 分数线:指高校公布在某个批次报考大学及专业的最低分数线,考生须达到该分数线以上才有资格被录取。
6. 综合评价: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包括学科竞赛成绩、学科竞赛获奖情况、课程水平、校内外实践活动经历、学术兴趣、体育爱好等方面的评价。
7. 录取方式:指学校采取何种方式录取考生,一般有常规录取、平行志愿录取、提前批次录取等方式。
希望这些解释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志愿填报单设志愿是什么?
高考单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中设置1名高校志愿、6名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内部专业调整的选项。所有填报同一学校的考生将按照其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将符合条件的考生的电子档案按照与院校备案的比例(一般在1: 1.2以内)放入考生填报的院校。
通俗的说就是高考单设志愿指的是只能填报一个学校。平行志愿指的是如果第一个志愿学校没有录取您,平行志愿里其它的学校也可以录取您。